深夜“天窗点”完成供电检修维护 焦柳铁路上立起“标准线”
中新网怀化10月11日电 (贺珊姗)深夜的焦柳铁路新凤凰至大龙村区间,接触网检修列与轨道车宛如一条“金龙”穿行在湘西连绵的群山中,180分钟的“天窗点”内,1组检修列、1台多平台作业车、1台梯车协同出击,38名作业人员、9名轨道车司机、2名汽车司机、6名盯控干部,消除一切潜在安全隐患,确保铁路供电的绝对可靠。
在隧道内,检修人员细致擦拭绝缘子。贺珊姗 摄10月10日深夜,当所有检修数据、缺陷记录、照片被录入供电智能运维系统完成销号闭环,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怀化供电段取得了一场高标准、高效率的集中修“首件定标”关键一役。此次定标,在不影响日间数以百计客运列车通行前提下,利用短暂的“天窗点”为铁路供电系统进行彻底检修与维护,为同期展开的渝怀、沪昆、焦柳三大干线集中修“立规矩、树样板”。
焦柳铁路地质复杂、隧道群密集,设备检修难度不言而喻。10月9日深夜,180分钟的“天窗点”正式开启。在隧道内,看似简单的擦拭任务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,这些绝缘子是防止电流错误流失或接地的关键设备,其表面的灰尘和污垢在潮湿天气下会导电,可能引发短路甚至断电,导致列车停运。检修人员踮脚抬手,细致擦拭,不一会儿,工作服已沾满污渍。
在移动的检修平台上,盯控干部万欣用手机精准记录每项作业的时间。等检修列停稳后,“95后”的2组组长张智肩上的对讲机再次响起,“开始作业!”他一手拿文件夹,一手拿手电筒,时而仰头细察,时而伸手触摸,时而探身远望,笔下不停记录着每一处数据。
平推检查中,发现一处非支接触线与工支定位管存在摩擦隐患,张智迅速反应,肩扛接触线向上顶起。工领人傅俊森迅速上前,卸下吊弦、调整位置、重新紧固,动作行云流水。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,两人默契如“老搭档”,隐患瞬间化解。“这是标准流程训练出的本能。”傅俊森说: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、该做什么动作、用什么工具、说什么用语,标准就是安全的保障。”
检修人员在移动的检修平台上作业。贺珊姗 摄在天窗点结束后的24小时内,所有检修数据、缺陷记录、照片将被录入供电智能运维系统。“6C+管理系统”实时跟踪整改进度,形成“发现—处理—验收—销号”闭环。曾俊杰作为随工验收员,手持终端逐项核对:“每一处缺陷都要有影像、有数据、有责任人,确保不漏项、不返工。”
180分钟的天窗点结束,检修列与轨道车缓缓驶出隧道,共计完成全面平推检查接触悬挂4.81条公里,附加悬挂3.106条公里,检修接触网关键设备15组,清扫脏污绝缘子196串,四位参数160处,处理缺陷27处。星光下,接触网银线熠熠生辉,仿佛被重新注入了“生命力”。
夜色中,“金龙”归巢,而第二阶段标准化的检修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全程参与“首件定标”的副段长颜文祝说道:“从计划申报、方案制定、现场作业到数据归档,全过程标准化——这就是我们要推广的‘样板’。”(完)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