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温州10月10日电(周健 昭普 蒋勇)暑气渐消,在浙江温州洞头区,海风拂面多了一丝凉爽,海鲜更是肥美诱人。眼下,市民游客争相选购、品尝海鲜,成为这片“海上花园”的一道靓丽风景线。

清晨,东海渔场最新鲜的渔货涌入喧嚣的北岙农贸市场,这里是洞头居民首选的老菜场,也被来往游客视为宝藏采购点。海鲜摊前人头攒动,各种海产品摆满档口,小黄鱼眼球澄亮、银鲳体形饱满、梭子蟹大鳌高举,还有各种滩涂贝壳,鲜货云集。

洞头海景。林军伟 摄

“梭子蟹怎么卖”“海虾干版的吗”“蟹很壮,多买点,很实惠”“都是野生的,渔船刚带回来”……摊主与顾客之间的对话,夹杂着闽南、温州方言和普通话。“走进菜场那一刻,就能发现洞头味体现在一个‘鲜’字。”中国烹饪大师周雄说,海岛居民对海鲜鲜度的追求更高,虽然洞头海鲜价格与温州市区接轨,但是贵在鲜度好,因此吸引老饕来此抢“鲜”。

整个菜场弥漫着海的味道,二楼则汇集了洞头特产干货、咸货,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。“洞头的紫菜、虾皮、虾干很出名,在国内外中餐厅颇受欢迎。”原西班牙中餐业协会会长陈建欣表示,“西班牙、荷兰靠海,也盛产海鲜,西餐烹饪擅长深海的大海鲜。洞头近海的小海鲜品质很高,现在餐饮国际化了,好的餐厅会在世界各地寻找好食材。”

2025年,浙江洞头,刚捕捞上来的海鲜。昭普 供图

因海产优势得天独厚,岛上主打“海鲜”的餐饮店林立,洞头码头大排档、东岙大排档、小朴美食街、双垄排档街、九厅美食街等,吸引“吃货”慕名而来。

“剑虾盐水煮,梭子蟹对半煎,椒盐水鱼,安康鱼鱼肝蒸梅菜……”面对熟客老饕,阿峰酒楼的店老板常常亲自上阵点菜,海鲜食材、家烧方法脱口而出。他看似随意,菜肴安排却遵循了鲜、香、浓等不同层次口味递增的规律。

冷盘端出,足见海岛风味。墨鱼饼切片,油煎后更香;海蜇搭配“目鱼膏”蘸汁,渔家味浓郁;羊栖菜凉拌,各种鱼干、小贝壳清蒸或盐水煮,突出鲜本味。

海鲜寿面饭,则是一道传统主食。在洞头,谁家喜结良缘、家里添丁,都少不了这一碗“面线饭”带来的美味和美好寓意。洞头之所以称之为“饭”,正是因为没有汤水。面线干拌时,会加入鳗鱼干、墨鱼饼、蛏子、虾干等当地海鲜佐料。

海鲜寿面饭。蒋勇 供图

“撒上二勺菜油姜,趁热吃。”阿峰酒楼的店老板道出“面线饭”的灵魂味道,金黄的菜油姜与面线碰撞出浓郁的鲜香,又夹杂着一丝微甜、微辣的神奇效果。

洞头小吃也够惊艳。一道紫菜丸拼马蹄酥,可咸可甜,相得益彰。紫菜丸,肉丸弹牙,带着一缕紫菜清香;马蹄酥,荸荠白、肥肉之间夹着一层金橘饼油炸而成的丸子,甜中带咸,肥而不腻,点睛之笔在于“橘味”悠长。

另外,蛏子肥美,蛏肉粘着薯粉,煮汤羹,滑嫩鲜甜;鹿西岛大黄鱼,葱油或广式蒸,鱼肉鲜嫩如“蒜瓣”;盐水煮剑虾、清蒸雀嘴,则体现了好食材只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。

“蛏子羹、紫菜丸、猫耳朵、菜头饼,许多洞头美食都离不开当地的番薯粉。”瓯菜大师丁赤力说,这种接地气的食材与小海鲜结合,是洞头菜一大特色。

据悉,洞头拥有“中国羊栖菜之乡”“中国紫菜之乡”和“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”三张国字号“金名片”。近年来,当地还围绕“两菜一鱼”持续打响品牌,形成了以紫菜、羊栖菜、生态大黄鱼养殖和精深加工为主体的海岛特色产业,并通过一系列活动,不断扩大“两菜一鱼”销售市场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