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二手集市吸引外国摊主“以物会友”促文化交流
中新社重庆10月8日电 (梁钦卿)国庆中秋假期,来自爱尔兰的杰西卡(Jessica)在重庆“中外二手集市”摆摊。不足两平方米的摊位上摆满各种工艺品与二手衣物,吸引不少行人驻足。
“我这次带了三大包二手物品,最多的是服装,还有手提包、玩偶等,每件都是10元(人民币)。”她一边麻利地为顾客挑选着衣物,一边亮出收款码。她准备将这份收入捐赠给一家流浪动物收容所。
韩国流行唱片、英文启蒙书、法国作家加缪的《局外人》……来自世界各地的旧物,在这个中外二手集市汇聚,为游客们铺开一场“一站式”的环球漫游。
该集市自2023年开办,如今已实现常态化运营,获得当地相关部门授权,每周在重庆不同街区轮流举办,每次开市至少30家摊位参与,所售商品皆经过严格筛选。
>在杰西卡摊位一旁,来自立陶宛的朱莉亚(Julia)一边试戴一条手链,一边与摊主还价。“二手集市所传递的是一种‘共享’的生活哲学,是‘以物会友’的温柔连结。”朱莉亚认为,写满笔记的旧书、保养得宜的胶片相机......这些看似平凡的旧物,都藏着独一无二的故事。
朱莉亚说,她在中国的二手平台上看到,有人在转售物品时会写着“希望为它找到下一个珍视的人”,这种情感的传递让闲置物品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媒介。
来自美国的珍妮(Jenni)是资深“淘货达人”,如今在重庆一所学校任教。她受访时表示,与欧美成熟体系相比,中国的二手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期,既有助于外国游客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,也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生活体验。
“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,对二手价值的认同日益加深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绿色循环。”重庆“中外二手集市”策划者张莎莎认为,中国持续扩大的开放之门以及“反向代购”催生的新需求,一方面将推动国货不断提质创新,另一方面也可以预见,中国各地的二手集市将出现更多异国面孔。他们不仅是买手或摊主,更是“以物会友”促进文化交流使者。(完)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